时光荏苒,步履匆匆。转眼间,王京威已在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海洋钻井公司一线奋战了12个年头,他先后转战渤海湾、波斯湾和陆地井队,现任胜利十号平台钻井机械副主任师。
2010年,从鲁东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的王京威,穿上红工衣,来到海上钻井平台,从一名场地工干起。一年的钻台历练使他快速成长,转为钻井技术员。新岗位对王京威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虽然对钻井工序有了一定了解,但在专业钻井技术方面却是门外汉。“地层压力、钻井液密度”这些在石油工程专业简单常用的名词,对他来说都是一头雾水。他敢于迎接挑战,一切从零开始。于是,他在学中干,干中学,虚心请教,善于总结,利用手头一切资料“充电”,很快掌握了钻井专业知识。
技术员的工作很忙碌,加上他熬夜学习整理资料,刚干技术员的第一个月,体重减了快十斤,平台领导叮嘱他注意休息,还让厨房给从钻台回来晚的他开了小灶。经过不懈努力,王京威最终啃下这块“硬骨头”,在担任技术员的第一年就随平台创下了年进尺60817米的海上进尺纪录,还在海洋钻井公司第一届“金钥匙”比赛中获得钻井专业三等奖,这是对他努力付出最好的证明。
2014年底,海洋钻井公司安排王京威到波斯湾施工。初为人父的他,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怀着对妻儿的愧疚踏上了新征程。胜利十号平台在波斯湾打井,天气闷热,去海外的第一个班,王京威的后背就褪了一层皮,皮肤异常痒,背上全是黑斑。他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从未和家人提起过,休班回家也是偷偷去医院检查开药,晚上睡觉等关灯后才脱下衣服,直到背上的黑斑褪去,才轻描淡写地和家人谈起这件事,还笑着说这是海外“留学的勋章”。
除环境因素外,王京威发现国内外施工有很大区别,也认识到自身钻井知识的匮乏。平台的甲方是外方,作业指令都用英语下达,为了确保甲方指令准确传达给平台员工,王京威自学钻井英语,利用和甲方及第三方沟通的机会锻炼口语,从最初的听不懂到熟练沟通,英语水平大幅提升,为他海外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在海外的三年里,他对国外的井型、施工方式和地层信息等驾轻就熟,积累了丰富的海外施工经验。回国后,王京威利用平台坞修时间到云顶项目担任翻译,他结合在海外的所学所得,给外方监督提出的合理施工建议均得到好评。
2019年,海洋钻井公司组建陆地项目部,王京威接到去陆地井队工作的通知,他刚从平台休班,就马不停蹄地赶赴滨南,在陆地的一年时间,完成进尺3万多米。他不断总结摸索,提出的一趟钻钻进施工程序,为井队每口井节省时效0.4天左右。另外,在钻进参数上合理优化选择,配合泥浆体系的成熟,在电测前只进行一趟短起下而不需再通一趟井。电测一次到底率达100%,每口井的钻井周期从刚开始的平均14天左右降到11天。
在保证井上正常施工的同时,王京威对本岗位分管的设备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根据陆地和海上井控设备及要求的差异,他将平台井控方面的好方法运用到陆地上,比如加工安装陆地节流管汇的防冻吹扫工具,编制适合本队的井控关井程序等。
2020年6月,王京威回到胜利十号平台,在技术员岗位上继续执着奋斗着。“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公司哪里有需要,王京威就去哪里,无私奉献,不计得失,不同平台的工作阅历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也收获了自信。在2021年胜利石油工程公司“金钥匙”比赛中,王京威取得钻井工程专业第四名的好成绩。(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