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12月初,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刘文才一直在实验室开展缺陷检测与诊断设备的调试、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工作。项目研发设备的现场应用,是本月他的工作重点。
2011年,刘文才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毕业,一直在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从实验员、技术人员、技术骨干到团队负责人,从一个不懂世事的“毛头小子”蜕变成研究院的“创新标兵”,变化的是他的岗位职责,不变的是他对安全技术研究的初衷与热爱。
油气钻采生产中,压井、放喷、测试、压裂、采气等生产过程的地面高压设备(如防喷器、压井管汇、节流管汇、压裂管汇及采气树等)在服役时,可能会承受高达数十甚至上百兆帕的压力、高速运动固相粒子的冲刷、流体腐蚀、温度及压力波动以及迂回管汇转折引起的巨大的拉压应力作用,易于发生应力腐蚀、酸蚀和冲蚀等,加剧弯头、变径区域和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在反复的动态应力作用下,诱发疲劳裂纹、应力腐蚀裂纹,一旦扩展到外表面即引发设备的刺穿和破裂,使高压流体外泄,引发安全事故。而现有方法很难实现早期缺陷检测,企业现场迫切需要有效预防油气钻采地面高压设备早期失效的手段。
面对这个棘手的技术难题,刘文才及其团队查资料、找文献,跑现场、访专家,搞仿真、做实验,细钻研、闯难关,最终以应力集中敏感检测技术为核心,研制开发出适合在现场应用的地面高压设备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防喷器、各类高压管汇、采气树等设备早期损伤和高压金属密封状态的适时动态监测,形成了油气钻采地面高压设备安全监测与评估成套技术,通过了行业专家鉴定,获得“中国石油与化工自动化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成果在塔里木油田、华北荣盛机械厂等企业推广应用,早期损伤检测率95%以上,为有效防止各类地面高压设备失效事故的发生、提高井控和井场地面工程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
为了通过提升技术手段,提高企业设备的安全水平,刘文才及其团队不忘初心、坚定不移。2019年,刘文才克服多方困难,牵头组建了“炼化设备技术研究与服务中心”,引进27家炼化企业动设备监测数据,从设备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分析、设备失效数据库建设、设备管理制度与安全技术标准的制/修订、设备故障诊断和运行状态评估技术工具开发等多角度开展研究工作,实现关键机组和重点机泵运行状态实时监控,研发的设备早期故障的快速、准确判断方法与工具,有效解决了影响企业动设备安全运行的“疑难杂症”。
刘文才始终奋斗在技术开发的最前沿,先后主持国家、集团公司、地区公司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技术研究任务,开发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罐体变形检测与评估技术、炼化机泵早期故障诊断与泄漏检测技术,首次提出了基于点云计算的储罐罐壁变形评估方法,创新建立了基于“振动信号+图像识别”的机泵故障智能诊断模型,实现了储罐缺陷、机泵故障的快速、准确、定量诊断,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32篇、出版著作3部、编写技术报告5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9项、局级奖励12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4项。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作为中国石油石油普通的一名科研工作者,研发有效、实用的设备安全技术是我的责任,唯有创新才能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刘文才以树立远大志向以及勤勉敬业为操守,在中国石油安全环保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恪尽职守、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