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2022  国际  中国石化  石油科技  2023  中国石油  国内    中海油  陕西 

能超尽超,应超尽超!中国海油争做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

   日期:2020-11-05     浏览:95    评论:0    
核心提示:能超尽超,应超尽超!中国海油争做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9月20日,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油田群正式投产。油田平均水深410米,高峰年产量可达420万立方米。截至9月25日,国内调整井、开发井累计投产396口,增产油气当量超计划55万吨。大修作业及常规增产措施累计完成680井次,贡献油当量破90万吨。

 

按天排班列项,掐点推进实施,实打实的数据振奋人心。7月份以来,中国海油全系统气不懈、劲不松,紧紧咬住全年增储上产新指标,从顶层规划、任务分解、目标细化等各个方面细化部署,加紧落实,誓要拿下这场增储上产进攻战。

 

战台风、斗酷暑,从上游公司到各专业服务板块,从常规油气资源到非常规资源,公司上下协力抓实、谋新、创效,增储上产再提速。

 

方吨必争干劲足

 

老油区“双高”问题日趋突出、剩余油分布相对复杂……诸多挑战已然成为横在陆地油气田原油稳产的一道“屏障”。相较之下,我国海上油气资源仍处于储量增长高峰前期阶段,海上油气探明率、动用率大有潜力可挖。海上原油增量如何,直接决定着全国油气增产任务能否完成。

 

“当月油气增量是多少?”“推动产能建设的难点如何解决”……在集团公司生产经营月度协调会上,增产目标、任务进度始终是党组领导关心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国海油主动担当,扛起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大旗,不断调高增产任务目标。

 

“奋力实现增产上产新目标,压力虽大,但动力更足。”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落实党组部署要求,他们充分发挥总部部门统筹协调优势,进一步细化“两提一降”工作方案,全面提高新建产能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各个环节无缝衔接。

 

目标实、方向准、进度快,各海域油田再掀增产热潮。

 

渤海油田立下2025年“全力上产4000万吨”誓言,一手抓提高采收率、控制递减率“两个工程”,一手抓重点项目推进,14个开发项目基本设计同步推进。

 

南海东部油田重点勘探富油气洼陷区带,加强低品位储量产能评价,在落实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要求中,全力夯实“上产2000万吨”储量基础。

 

南海西部油田牢牢把握“主攻大气区,促进难动用,有效降递减,精细抓实施”工作方向,加大低产低效井治理力度,加快推进注水升级项目,向着“上产2000万方”的目标进军。

 

秋高气爽天,奋战挥汗时。

 

8月29日上午10点43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建造场地陵水17-2气田半潜平台生活楼的电气间内,调试工程师田宇玺在完成最后一项上电检查工作后,按下供电盘柜通电按钮,拉开平台生活楼调试的序幕。

 

进度再提前!这是各海域在建项目加速推进的一个缩影。集团公司工程建设部一张“督战图”统到底,各项目组科学整合区域资源,各专业服务公司通力配合,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以实干破难题、以成效拓新局。目前,今年中国海油重点产能建设项目已提前机械完工8个,余下项目正在按部就班推进施工、建造,项目总体进度可控,成本管控良好。

 

攥指成拳齐发力

 

既要稳定产量,又要坐实储量。在油气增储上产难度进一步升级的情况下,各个油田面对的挑战不尽相同,上游各公司聚力攻关、精细开发,新老油田奋力跑出新的“加速度”。

 

在渤海北部,绥中36-1油田开发进入中高含水期,科研团队通过深化研究,多专业结合形成合力突破瓶颈,使油田开发20多年后日产油量超过了油田开发初期水平,老油田重获新生。当前,他们通过综合调整、稳油控水,进一步将注水工作做精做细,开发水平不断提升,油田年产量从13万吨跃升至峰值的523万吨。

 

9月5日凌晨,有限深圳西江油田作业区惠州25-8平台一口调整井顺利投产,喜获日产达219.5立方米/天,较预期多增67%。

 

为稳住产量“基本盘”,有限深圳咬定控制油田基础产量递减目标,今年以来南海东部油田调整井实施数量屡破历史纪录。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后,他们按照井位早落实,方案早审查,施工早准备的原则,“研究一批,审查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 目前2020年41个井位全部锁定,提前部署2021年井位20个。

 

有限湛江在实施油田开发井项目中,优化作业参数,实施精细化操作,有效避免钻具疲劳,并针对储层特点,加强联合研究,降低作业风险。在文昌9-3-B4井钻进中,有限湛江作业团队采用复合完井的方式,运用“先增斜再降斜再增斜”的高难度“波浪形”复杂轨迹。最终,该井不仅实现产能超预期,连续油管下入深度也刷新了中国海油同类型作业纪录。

 

常规油气产量攀升,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也迈上新台阶。9月中旬,晋南腹地阴雨霏霏。中联公司潘河煤层气田针对新层系优先进行产能建设,全部水平井平均日产气量突破1万立方米,最高单井日产气量突破4.7万立方米。晋西陕东致密气勘探开发实现少井高产,气层钻遇率均达100%,单井最高日产气量创历史新高,进一步落实“甜点”高产富集区。

 

勘探开发不仅要充分提“质”,更要着力找足“量”。为进一步盘活优质储量资产,有限公司勘探部精心挖潜,扎实推进垦利6-1、曹妃甸2-2、惠州26-6等八项勘探重点评价项目,持续加大上钻目标审查力度,加强钻后分析工作。各研究院所的科研团队针对各类油气藏难点展开研究攻关,全力确保全年探明油气地质储量目标任务实现。

 

创新赋能促增产

 

进入下半年,疫情对工期的影响、低油价冲击仍在延续。中国海油各单位坚持技术和管理革新双向发力,依靠创新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在强化技术创新驱动方面,各油田聚焦低渗油气、稠油以及凝析气藏等难动用储量,突破固有思维,不断尝试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科技方案和试验落地,瞄准可持续经济开发持续用力。

 

以旅大21-2/16-3区域开发项目为例,作为探明原油地质储量亿吨级的“新巨头”,两个油田设计开发井69口,高峰年产油超过百万吨,是渤海油田实现“七年行动计划”重要产能接替点。

 

然而沉积类型多样,储层厚度差异大,有砂泥薄互储层,有近百米厚层,完全依托老油田的技术方法解决新油田储层预测精度问题是行不通的。

 

项目组组织联合会诊,推行“立体精细”的研究模式。在充分论证、不断更新预测技术的基础上,他们提出“纵向分带,平面分区”的预测思路,对不同沉积类型储层提出了分类预测方法,终于牵住了储层精准预测的“牛鼻子”。

 

在管理创新方面,针对调整井位方案研究、实施环节多、周期长的问题,有限公司开发生产部不断探索管理模式,推进放管结合,充分调动分公司在调整井研究、实施、管理上的积极性、灵活性。

 

进入7月份,渤海海域调整井工作量激增,高峰时段,海上20个调整井点“同台”竞技。近3个月来,实现调整井完工48口,投产47口。

 

增储上产同样离不开专业技术服务的强力支撑。今年,中国海油以发现大中型油气田为目标,全年调整井、开发井数将创历年新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对工程技术等专业服务保障作业提出更高要求。各作业油田联合海油工程、中海油服、海油发展三家专业技术服务公司,共同推进技术、管理模式、装备升级,全面提质提速增效。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凡注明“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转载时请署名来源。本网转载自合作媒体或其它网站的信息,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服务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服务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企业邮箱  |  平台规则  |  常见问题  |  供应商入门  |  采购入门  |  在线交易合同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