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12月8日消息,11 月 28 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人才发展峰会”在佛山召开。与会人员表示,当前氢能行业最缺的不是钱和项目,而是高素质人才,社会各界要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为氢能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人才是引领氢能产业发展最核心的战略支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驻华代表张卫东开宗明义地强调氢能产业人才的重要性:“中国应进一步推动氢能人才体系建设,打造氢能产教融合深度对话平台,引领职业院校中氢相关专业的发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副代表乔展说:“根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到2030年,绿色经济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两千四百万个就业岗位。然而要充分发挥这一潜力,我们必须解决一个关键的缺口:技术专业人员的短缺。只要拥有一支现代化、技术熟练的劳动力队伍,就能成为更广泛的绿色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理事长欧阳明高指出,未来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约1.5亿吨绿色氢能,然而目前氢能技术的经济性和效率仍需突破。当前氢能产业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相较其他新能源领域仍需大幅提升规模与质量。欧阳明高院士呼吁社会各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即将到来的氢能产业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柏杰指出,发展氢能产业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下一步,高新司将在技术创新、示范应用、人才培养、产业生态构建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建国认为,氢能产业技术水平及规模不断取得突破,氢能产业及行业组织机构能够为氢能学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快氢能学科建设可有效解决氢能人才的缺口,促进氢能产业积极回答“双碳”战略时代命题。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工程系副主任李建立认为,氢能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可从三个层面入手:“院校”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学历教育、长时段、系统化;“企业”主导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性强、短时段、实践条件优;“产业园区/行业联盟”主导的产业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共享、协同提升面向岗位。
职业教育是解决氢能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径。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处副处长余红平表示,要进一步优化氢能相关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结构,深化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习实训等教学关键要素改革,不断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
中电联人才评价与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张慧翔指出,职业教育对新型电力系统和氢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每年培养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其中大批高技能人才为绿色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职业教育未来将从“立德树人”“产教融合”“职普融通”等多个维度进行改革,全面服务于氢能与电力协同发展的需求。他同时呼吁道,将氢能人才培养纳入全国职业教育布局,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氢能产业技能人才的体系化建设。
政产学研用联动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会上, 28家科研机构、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高等职业院校等单位联合发布“产教融合氢能人才培养南海共识”,着眼于氢能全产业链的人才需求,通过产教融合、资源整合,为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本次会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华南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