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10月29日报道,中亚是“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十年来,在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下,中国石油公司不断深化务实合作,形成了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标志性合作成果,实现了中国—中亚能源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2022年,中亚国家向我国输送原油超过1000万吨、天然气432亿立方米,为我国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及中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的主旨讲话中将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比作当代“丝路”,是对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履行使命担当的高度肯定。
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举行,不仅标志着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新时代,而且擘画了未来深度能源合作的全新图景,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扩大中亚能源合作规模、打造全方位合作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拓展油气管道互联互通。这关乎稳定能源供应的国家共同利益,是中国—中亚能源合作的重要内容。应持续做好现有油气管道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适时加快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通过油气管道布局提升油气国际贸易能力。
推进油气勘探开发合作。中亚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且油气储产量主要集中在大型油气项目上,参与大型油气项目开发是做大做强油气勘探开发业务的重要路径;在具备市场的前提下,关注优质中小型油气项目合作机会;加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和资源评价,为风险勘探合作布局提供参考与遵循;关注《里海法律地位公约》签署对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开展油气合作的积极影响。
促进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充分利用油气管道建设运营、油气勘探开发形成的良好合作基础及技术资金优势,促进炼油化工领域投资合作及承包工程机会获取,促进设备材料制造等优质产能合作,努力实现上中下游、投资工程贸易全产业链一体化协调发展。
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中亚国家有丰沛的风光资源,为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现阶段可结合油气项目实际,就近消纳,推动风能、太阳能利用试点项目。
依托机制推进合作行稳致远。中亚国家对油气资源及产业管控严格,且外国劳工许可要求严苛等营商环境风险突出,应充分利用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等沟通协调机制,通过国家层面积极争取项目,特别是战略性大项目的合作机会,并为项目实施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实施条件。
中国—中亚能源合作前景可期、大有可为,中国石油石化企业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合作原则,及时把握时代机遇,推进国际化经营高质量发展,并通过高质量能源合作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