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商务网消息,-----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全面迈向超深水时代
气阀打开,“气龙”呼啸着,从1500多米水深处4000多米地层喷涌而出。6月25日,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创造了历史: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成功投产。
这是中国海油能源报国、“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又一壮举。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高,中国海油大力增储上产,2020年原油增量占国内增量的80%以上,成为国内原油增产主力军。“深海一号”投产后,年产气30亿立方米,可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民生用气需求。
“深海一号”位于海南岛东南150公里海域,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与世界同等规模深水气田相比,其开发成本仅为二分之一,开发周期约为三分之二,且实现3项世界级首创,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超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这一天,海油人为之奋战30多年。
早有壮志思报国。业内将水深超300米海域定义为深水,1500米以上为超深水。南海油气资源丰富,70%在深水。此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外双方两次合作勘探南海莺琼盆地深水区,均“折戟沉沙”。
中国海油深刻认识到:合作方“撒大网、快捞鱼”的粗放式勘探水土不服。此后,中国海油自营、精细勘探——斥资打造深水作业装备,精细地质研究,摸清莺琼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成藏机理,2014年最终探得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这一超深水大气田。
我国首次自主开发深水气田,缺经验、缺技术,业界认为“不可能完成”。中国海油敢想敢试,创新采用“水下生产系统+半潜式生产平台+外输管道”模式开发。其中,具备10万吨储油能力的半潜式生产平台属全球首创。
该平台重5万余吨,40层楼高,仅下部船体就由24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建造极难。中国海油创新攻坚——近100名设计工程师在5个月内焚膏继晷,一点一线绘就“钢铁巨擘”;超5000人24小时轮班作业,赶工建造。疫情防控期间,党员请战,带领施工人员昼夜赶工,在现场过春节。2020年底,中国海油仅用1年半时间建成该平台,速度、精度创国际同类项目之最。
今年1月,该平台“落户”南海后,海上作业鏖战随即展开——10余艘大型船舶、千余人乘风破浪,高质量完成水下生产系统、外输管道、钻完井等一系列高风险高难度作业,高效开发“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将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推向超深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