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古城辽阳,由“织布”而生,因“炼油”而兴。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公司历经三次创业历程,现已成为国内唯一全加工俄罗斯原油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和中国石油最大的以芳烃为特色的生产企业,芳烃及衍生物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公司前身是辽阳石油化学纤维总厂,1972年2月5日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复、周恩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国家重点项目,成套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1974年开工建设,1983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1986年收回全部投资。作为国家四大化纤基地之一,公司生产织出我国第一块“的确良”的涤纶短丝,为解决当时“粮棉争地”和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做出过重大贡献。1991年2月,公司获批建设“二期工程”,为辽阳石化从“大化纤”向“大芳烃”转型搭建了产业平台。1998年6月,公司划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领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陆续建成550万吨/年常减压、70万吨/年抽提等一批重点项目,初步完成由石油化纤向石油化工的转型,逐步成为以芳烃为特色的大型石化基地和国家重要的俄罗斯原油加工企业,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实现跨越式增长。
公司现下设14个职能处室、5个机关附属中心、6个直属单位、23个二级单位,员工总数1.3万人。现有炼油、芳烃、烯烃、聚酯、尼龙等主要生产线,炼化主体生产装置79套,辅助生产装置52套。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年,可年产优质柴油430万吨、汽油260万吨、航煤80万吨,具有160万吨芳烃、30万吨聚酯、20万吨乙烯、14万吨精己二酸生产能力。公司生产的汽、柴油率先达到国六(B)最严格清洁油品质量标准;航空煤油通过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会认证;自主研发的PETG共聚酯通过FDA、ROHS、GB4806检测认证,成为世界第三、国内第一生产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专有加工技术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精己二酸可完全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公司拥有铁路运输专用线、至营口港的190公里成品油管线,年输送能力960万吨,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孕育形成了“七尺布、站排头、北方炉、硬骨头”的辽化“四种精神”,拥有院士工作站、国家级企业技术培训中心、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较强的科技创新体系,造就了全国技术能手、辽宁工匠、中国石油技能专家等一大批企业人才。
2017年以来,公司按照“三年三步走、五年大跨越,全面实现第三次创业目标,把辽阳石化建设成为有实力、有活力、有竞争力特色炼化企业”的总体思路,三年迈出三大步,一年实现扭亏脱困,19个月建成俄罗斯原油加工优化增效改造项目,两个月完成建厂以来内容最多、范围最广的大检修,企业重回健康良性发展轨道,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2018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公司视察,对公司转型升级、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赞誉公司是共和国的“种子队”、国有企业的“种子队”,是“花园式工厂”。
做强“种子队”,当好“排头兵”。承载着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公司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建更强、安全更牢、效益更好、质量更高、管理更精、改革更深”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加快推动由炼油“燃料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型升级,奋力续写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